
图片
针灸的刺法有两种,一种根据穴位穴性,一种根据手法。
针刺穴位取效的前提,是选合适的穴位来针刺。在古典针法里,有根据脉来定经选穴的方法。最原始的,可追溯到《灵枢经》中,如《灵枢·终始篇》记载的很详细,根据人迎、寸口脉盛衰大小来定经络选穴位。
人迎脉候阳,气口脉候阴,倘若人迎脉大于气口脉,那就是阳经有病,反之则阴经有病。
“持其脉口、人迎,以知阴阳有余不足,平与不平。”
——《灵枢·终始》
并且提出了判断疾病所在经络的具体方法:
“人迎一盛,病在足少阳;
一盛而躁,病在手少阳;
人迎二盛,病在足太阳;
二盛而躁,病在手太阳;
人迎三盛,病在足阳明;
三盛而躁,病在手阳明;
人迎四盛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,溢阳为外格。
脉口一盛,病在足厥阴;
一盛而躁,在手心主。
脉口二盛,病在足少阴;
二盛而躁,在手少阴。
脉口三盛,病在足太阴;
三盛而躁,在手太阴。
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,溢阴为内关,内关不通死不治。
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,命曰关格,关格者与之短期。”
——《灵枢·终始》
倘若按照《灵枢·寒热病篇》:“颈侧之动脉人迎,人迎,足阳明也,在要筋之前。”这个说法,人迎指的是人迎穴,颈动脉搏动处。
图片
这里有个问题,人迎脉气是颈动脉所发,寸口脉气口脉是桡动脉所发,颈动脉粗还是桡动脉粗?倘若按照现代解剖知识,人迎脉应该绝大多数状态下会大于寸口脉,那么一直病在阳经?这个推论是站不住脚的。难道《灵枢经》错了吗?读《内经》之前,先得有个观念,目前我们见到的《内经》版本,非一时一人所作,可以看成是论文集。有的篇章早,有的篇章是注解某章的。既然是后世注解,自然不是原版原貌,存在矛盾不足为奇。气口脉或者叫寸口脉的位置,历来没有异议,有异议的是人迎脉的所在,是人迎穴,还是别的位置?在后世王叔和《脉经》里,有一篇《古脉法赞》,里面记载“关前一分,人命之主,左为人迎,右为气口。”在寸口关脉前面一丢丢的地方,左边是人迎脉;右边是气口脉。人迎寸口都在手腕这里。根据双侧关前一分这个地方,左右对比判断就病在哪条经络。后世如马莳、李中梓也持此看法。
图片
我老师的老师,是韩绍康的学生,韩老当年号称“岭南一根针”,候气针灸,只取一穴,效如桴鼓。韩老的候气针灸,候的也是人迎寸口脉。但是韩老摸的人迎脉的位置,既不是人迎穴,也不是关前一分所在,而是在董氏奇穴灵骨穴附近,为桡动脉分支。诊脉时男左女右。然后再按照《灵枢·终始篇》定病所在经络。
图片
韩老已故去多年,弟子也已高龄,其中黄建业老先生80多岁,现仍用韩老候气针刺法。黄老曾著有《候气针灸法——《内经》针灸补泻法》一文,感兴趣的可以后台私聊我获取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大财配资-深圳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提供咨询-网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