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不少美企跟随美方政策,开始将供应链从我国转移出去,这一现象被业内称为“去中化”。然而,我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,这对美企来说至关重要。它们主动减少在我国业务的操作,最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,而这些苦果只能让它们自己承担。
一、美企转移大陆业务,开始去中化
早在6年前,美方开始推动美企供应链与我国脱钩,当时美方就针对我国公司的供应链等进行大规模打压。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华为、中芯国际等半导体厂商。如今6年过去了,美方相关打压行为却未见收敛。这导致越来越多的美企开始转移大陆业务,这种情况看似是美企附和美方号召、表忠心,但现实情况是美企的去中化让自己苦不堪言,而戴尔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。
二、美企戴尔份额跌出前五,裁员频出
戴尔作为全球知名的计算机制造商,曾经在我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。2022年第二季度,戴尔还是我国PC市场第二名,市场份额高达14.1%。
然而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,我国PC市场份额前五名已经被联想、华为、华硕、惠普和软通动力占据,戴尔的数据早已不再单独列出,被归入“其他”类别。戴尔在我国市场的衰落程度令人震惊,但这还没完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1月31日的财年中,戴尔全球员工总数已从12万人降至10.8万人,这表明戴尔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。
而戴尔全球员工人数的下降也波及到我国市场,据悉,戴尔近几个月在我国进行了三轮裁员,主要影响上海市和福建厦门的EMC存储部门及其客户解决方案集团。位于上海五角场的COE办公室经历了“血洗大裁员”,中山公园CDC、五角场COE等多个关键部门均受到影响。大部分员工获得“N+3”的补偿,但入职仅7个月的员工仅获得“N+2”赔偿。尽管补偿高于法定标准,许多员工仍因突然失业而面临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。
三、“去中化”苦果出现,美企遭遇困境
戴尔的遭遇其实并非个例,今年以来,已有IBM、微软、亚马逊、美光科技等多家科技巨头对其在华研发业务进行了调整。今年3月份的时候,IBM关闭了在我国的投资公司,微软关闭了上海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内部实验室。而美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也启动新一轮裁员,波及大陆数百个岗位。目前看来,这些美企都面临着类似戴尔的困境。也正因为如此,有外媒才表示:美企“去中化”的苦果出现了。
美企出现这种困境不是没有道理,原因很简单。我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形成的规模经济,使美企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,美本土基地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我国的产能。诚然,美企可以在东南亚或其他地区建立工厂,但美企仍然无法摆脱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。要知道我国供应链已深度融入众多行业,在全球市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四、写在最后
戴尔在我国销量大跌,而华为同期从6.7%升至11.2%,联想则稳守30%以上。这表明不是戴尔要“去中化”,而是我国消费者选择了“去戴尔化”。美企在附和美方打压措施的那一刻开始起,就应该知道会有苦果吃,只不过美企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。在此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国产,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像华为、联想这样的科技公司出现。
大财配资-深圳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提供咨询-网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