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7月2日这天,特朗普又整了个大活儿:一口气给12家俄罗斯银行松绑,3000亿美元瞬间解冻。
你猜俄罗斯那边啥反应?银行家们简直乐开了花。可乌克兰呢?爱国者防空系统没了,155mm炮弹也断供了,这不是要命嘛。
老特这招双管齐下到底想干啥?泽连斯基没了美国大腿还能撑多久?
作者:含
俄罗斯的"翻身仗"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俄罗斯这次是真的"咸鱼翻身"了。
7月2日晚上11点,特朗普在白宫签下那份行政令的时候,估计莫斯科那边的银行家们正在家里睡觉。第二天一早,他们的手机就被各种好消息给炸了。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、天然气工业银行、VTB银行——这些被制裁了三年的"重量级选手",一夜之间全部解禁。
俄央行那位女行长纳比乌林娜,估计这两天笑得嘴都合不拢了。她在接受俄媒采访时透露,2022年被冻结的境外资产中已有50%解禁,剩下的也在"加速解冻"。
什么概念?就是说俄罗斯一年能多拿到200亿美元的国际融资,这钱够买多少架苏-35了?
更绝的是,天然气工业银行重新开张,这可是俄国的"印钞机"啊。这家银行掌控着俄罗斯70%的能源出口结算,现在重新接入国际金融网络,意味着俄油俄气的买卖又能正常做了。
欧洲那些"嘴上说不要,身体很诚实"的买家们,估计早就在排队了。
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民用核能领域也开放了。俄罗斯的核电站技术,那可是苏联留下的"看家本领"。土耳其、埃及那些核电项目,之前因为制裁都搁浅了,现在又能重启。保守估计,每年能给俄罗斯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。
老特这手玩得,真是让人意想不到。制裁解除的时间也很有讲究——延期6个月,到期正好卡在圣诞节前。这不是明摆着给后续谈判留余地嘛?
可俄国人高兴了,乌克兰那边就惨了。
乌军的"断粮"危机
说句心里话,看着乌军现在这样子,真是让人揪心。
就在俄罗斯银行家举杯庆祝的同时,基辅总统府里却是另一番景象。泽连斯基的幕僚们个个愁眉苦脸,因为美国国防部传来的消息简直就是"晴天霹雳"——155mm炮弹、毒刺防空导弹、爱国者系统,这些乌军的"命根子",全被特朗普给冻结了。
155mm炮弹对乌军有多重要?前线一天烧5000发,这还是省着用的结果。现在断供了,前线炮兵的火力压制能力直接萎缩70%。
乌军炮兵指挥官向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透露:"我们现在打一发炮弹都要掂量掂量,敌人来了十辆坦克,我们只能瞄准头车。"
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断供更要命。6月下旬基辅遭遇的23次导弹袭击中,60%的拦截任务都靠它完成。现在没了美国技术支持,拦截率从60%骤降到35%,俄军导弹突防成功率飙升到78%。
基辅市民现在一听防空警报就往地下室跑,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——这次可能真的拦不住。
最讽刺的是F-16战斗机。乌克兰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些"飞行员的梦想",结果配套的AIM-9空空导弹也断供了。
没有导弹的战斗机,就像没有子弹的枪,只能当摆设。乌空军飞行员苦笑着说:"我们现在开着世界最先进的战机去执行侦察任务,这算什么事儿?"
更要命的是士气问题。7月第一周,乌军逃兵数量比上月激增40%。前线指挥官通过加密通信向基辅汇报:"士兵们开始怀疑战争的意义,没有弹药、没有希望,人心都散了。"
这背后啊,全是老特的算计。
特朗普的"生意经"
别看特朗普平时疯疯癫癫的,这人精着呢。
特朗普这招"双管齐下"绝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布局。在华盛顿政界混了这么多年,谁还不知道他的套路?一切都是生意,一切都能谈价钱。
先说拉拢俄国这招,表面上看是为了推动俄乌和谈,实际上是想拆散中俄这对"好兄弟"。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放话:"中俄联盟是美国最大威胁,必须想办法拆散他们。"现在通过解除制裁给俄罗斯"甜头",就是想让普京在对华关系上保持距离。
更直接的算计是"资源换武器"交易。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时间就逼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,要求用锂矿、稀土等战略资源抵偿军援债务。
美国智库透露,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超过800亿美元,远超美国对乌军援总额。换句话说,特朗普是想让乌克兰用"家底"来还债。
对欧洲的算计更狠。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公开施压:"欧洲应该承担更多大陆安全责任。"翻译过来就是:你们自己掏钱养乌克兰去,别指望美国当冤大头。
可欧洲哪有这个能力?德国承诺的17亿美元援助,80%都是用来购买美国军火的贷款,这算什么援助?
最精明的是时间节点的把控。制裁解除有效期6个月,到期时间卡在圣诞节前,这不是偶然。特朗普很清楚,圣诞节前后是西方政治的"真空期",各国领导人都忙着度假,没人有心思搞外交。到时候如果俄乌还没达成协议,他就能以"谈判失败"为由重新制裁,进退自如。
说到底,老特就是个生意人,什么都能谈价钱。乌克兰?不过是一张谈判桌上的筹码。
这盘棋啊,下得可不只是为了乌克兰。
世界格局"大变天"
说实话,整个世界的玩法都要变了。
特朗普这次"翻手为云覆手雨"的操作,震动的可不只是俄乌两国,而是整个国际格局。欧洲盟友们现在是真的慌了神,因为他们突然发现,原来美国这个"带头大哥"说变脸就变脸。
德国总理肖尔茨紧急宣布追加17亿美元对乌军援,听起来很给力,实际上呢?这钱80%都是购买美国军火的贷款,剩下20%还要分三年支付。
德国《明镜》周刊酸溜溜地评论:"我们花自己的钱买美国货援助乌克兰,这算哪门子的欧洲团结?"
法国马克龙更尴尬。之前信誓旦旦要提供阵风战斗机,现在却把交付时间推到2026年。法国国防部的解释是"需要时间培训乌克兰飞行员",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是迫于美国压力的缓兵之计。
最要命的是,欧盟内部的裂痕在扩大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反对对俄追加制裁,称"欧洲不应该为美国的地缘政治游戏买单"。波兰则提出让欧盟接管乌克兰西部防务,实际上是想趁机扩大在乌影响力。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则保持观望,生怕被拖下水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军事态势的变化。俄罗斯正利用制裁解除后的资金,加速生产柳叶刀无人机和T-90M坦克,预计8月前将前线部队的装备更新率提升至70%。更可怕的是,朝鲜准备向俄增派3万大军,这些经历过长期高强度训练的部队,很可能在夏季攻势中充当"攻城先锋"。
乌克兰现在真的是四面楚歌。失去美援后,前线弹药储备只够维持两个月,而欧洲的援助远水救不了近火。泽连斯基在最近的内阁会议上坦言:"我们可能不得不考虑领土妥协的方案。"
这场变局的深层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。美国"美国优先"政策的实质就是将盟友关系工具化,今天能为了利益抛弃乌克兰,明天就能为了更大利益抛弃其他盟友。欧洲现在终于明白,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,指望别人保护永远不如自强。
但现实是残酷的,欧洲想要独立承担安全责任,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完整的防务体系。而乌克兰,恐怕等不了那么久了。
结语
说白了,这场变局就像一场商业收购。特朗普把地缘政治当股票在炒,制裁是筹码,援助是杠杆。乌克兰?不过是个被收购的公司,现在到了"清算"阶段。
最讽刺的是,三年前还在喊"民主灯塔"的乌克兰,现在连灯油都没了。大国博弈就是这样残酷,小国永远是棋子,区别只在于是被善用还是被弃用。特朗普这次选择了后者,而代价将由乌克兰人民承担。
这世界啊,变得真快。昨天的盟友今天成了累赘,昨天的敌人今天成了伙伴。在利益面前,什么主义、什么价值观,都不如真金白银来得实在。
你觉得欧洲这次能不能硬气一回,真正撑起乌克兰?还是说,这就是大国博弈的宿命?
参考资料
大财配资-深圳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提供咨询-网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